木里作为一个藏族自治县,应具有浓郁的藏区特色。这些年来,在不少人的努力下,县城区建筑有了一些藏乡味儿,是否可以要求所有现在兴建的临街建筑一律藏式化,并且用有色瓷砖镶出永久性藏式建筑,街面的金属卷帘门统一着藏式图案……”这是木里县政协委员们在县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提案。
木里藏区特色化,是木里全县13万各族群众的愿望,也是到过木里的中外旅行者心目中的一种期待。
木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四川唯一的藏族自治县。早在19世纪初,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就留下了美、英等国考察、探险家的足迹。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约瑟夫•埃弗•洛克,1924年、1928年、1929年先后三次经云南宁蒗县永宁抵达他心目中的木里王国,考察游记发表在1925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向世人展示了木里自然风景的惊世之美。1934年,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受洛克游记的影响,激发创作灵感,写成《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书中第一次出现了“香格里拉”一词,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中外旅行者寻觅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世人所向往的仙境圣地的代名词。
2008年1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布《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木里正式被确定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
为了体现香格里拉核心区的特色,木里县已着手高起点规划“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这张“王牌”,这张重量级的“王牌”与木里独有的自然景观相融乳,必将把神奇的木里实实在在地装点成洛克笔下描绘的“上帝浏览的花园”。同时,木里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后续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作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来看待,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据统计,2008年,全县GDP完成94875万元,增长16.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85万元,增长52.5%,农民人均纯收入2335元,增长13.8%,全县旅游人数达6.9万人次,增长2.8%,旅游消费达3165万元,增长16.8%。
“农业振兴、工业强县、旅游启动、交通先行”是当前木里县委、县政府的四大工作重点。为加快旅游启动步伐,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要求主要旅游中心城镇的新建房屋必须突出藏式特色,所有临街面的工程都向藏式建筑特色发展。2008年,该县又委托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根据国家规划编制的《木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由县人大审议通过,目前又初步完成了《木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瓦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在全县启动了旅游资源普查、文物普查及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三合一”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旅游资源现状、分布、保护及开发情况,申报成立了藏学研究所,进一步采取各种形式加大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力度,切实增强木里旅游业的文化底蕴。县委、县政府的这些举措进一步为全县后续产业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如今,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瓦厂镇,还是在马帮古道上的茶布朗重镇,一幢幢具有浓郁藏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街道和居民点耸立起来。在县城区,县委办公楼、工商局办公大楼、粮贸宾馆、气象局等工程均已藏式化,在乡村村委会、村医疗室等均已藏式化,特别吸引眼球的藏式建筑,就是县城区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的步行街。这些藏式建筑群,设计中均依据藏式建筑的特点,通过抽象化变形,将藏式建筑特有的檐口、斜墙、碉楼、柱式、门窗饰边、布幔等特色化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既洋溢着浓郁的藏域风格和地域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为了打造好木里城区各民族特色建筑,县委、县政府将在2009年全面完成北至红科桥,南至经营所,东至博瓦河(海拔2000米以上),西至娃日瓦,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县人大通过。规划将着眼于藏式为主的建筑风格,融入各民族特色,广泛听取和采纳各方人士意见,从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入手,结合木里旅游总规划,把木里城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藏区一流的建筑风格,与木里特有的森林、水能等第一资源相媲美。